随着中国和日本在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中的较量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场场比赛的胜负、球队的表现都成为了球迷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复杂的竞争中,除了场上那些汗水与拼搏,更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青训体系的差距。
近年来,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不足一直是备受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与日本足球相比时,这种差距更为明显。
日本足球的青训体系无疑已经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标杆之一。
与此中国虽然开始加强足球的基础建设,但在青训领域的短板却依然明显,甚至有些人认为,中国的足球根基尚不牢固,要想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突破,首先得解决好这个问题。
中国足球青训的现状
说到中国足球的青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目前存在的种种挑战。
要知道,在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已经喊了很久,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和实践中,却并非一帆风顺。
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业压力对青少年足球的压制。
中国的教育体制普遍以成绩为导向,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时间大多被占据在学习和课外补习上,足球训练往往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12岁左右的年龄段,许多本有潜力的孩子因升学压力过大,选择放弃足球。
为了考入好的学校,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足球并不能带来一个稳定的未来,放弃足球,专心学业成了他们的首选。
这样的选择,导致很多有潜力的球员错失了与其他国家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
而到了高中阶段,足球与升学之间的冲突更加剧烈。
由于缺乏足够的足球学校或专业培训机构,学生不得不面临是否选择职业足球的艰难抉择。
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往往使得许多有潜力的球员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最终走上了与足球无关的道路。
浙江FC的青训体系改革与日本的影响
与中国的青训现状相比,日本的青训体系无疑要成熟得多。
浙江FC,作为中国职业足球的代表性俱乐部之一,其青训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便是受到日本足球青训的深远影响。
自2012年起,浙江FC与日本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展开了紧密合作,特别是与冈田武史的合作,使得俱乐部的青训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池谷友良,浙江FC现任青训总监,正是这次合作中的重要推动者。
作为日本足球青训的资深教练,池谷友良的理念对浙江FC的青训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技术型球员,更重要的是培养球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心理素质。
在他看来,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能够培养人全面素质的教育。
池谷友良强调,浙江FC的青训体系在选拔球员时,并不像一些传统的足球俱乐部那样单纯关注孩子的身体条件,而是注重球员对足球的理解、潜力以及个性发展。
浙江FC通过全国范围的球探网络,定期组织比赛及假期训练营,从8到9岁的小球员开始选拔,逐步筛选出那些在足球领域有突出潜力的孩子。
浙江FC的青训体系采用了非常系统化和个性化的训练方法。
通过编写自己的《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池谷友良设计了以16岁为分界线的训练课程,前期注重足球理念与基础技能的培养,尤其强调球员的自主思考能力。
他的目标是培养出那些能够在比赛中独立思考、发挥创造力的球员,而不是成为单一战术体系下的工具。
日本青训体系的优势与经验
日本的青训体系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他们长时间积累的经验和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最显著的特点是,每个年龄段都有专门的联赛,并且每周都有比赛。
这样的赛制为年轻球员提供了充足的比赛经验,让他们在频繁的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
这一点与浙江FC的青训模式相比,更显得成熟和完善。
日本的大学足球联赛水平较高,许多足球少年选择在大学期间继续踢球,并且这个阶段的比赛水平已经与职业联赛接轨。
即使一些球员在大学期间并未进入职业俱乐部,也能通过大学联赛保持与职业水平的距离,最终顺利进入职业联赛。
而中国则面临着青少年与职业之间的巨大鸿沟,尤其是高中阶段,足球与升学的冲突尤为突出。
浙江FC在青训体系的创新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比赛频次不足的问题。
与日本每周都有比赛的环境相比,浙江FC的青训球员更多是参加赛会制比赛,训练和比赛的结合并不紧密,这也导致他们在实战中的经验相对不足。
浙江FC青训的挑战与未来
除了训练方法和选拔标准的调整,浙江FC青训体系也面临着一大难题——升学与职业足球的双重选择。
17岁到18岁之间,许多青训球员会面临是否能够签约成为职业球员的关键时刻。
金宇凡,17岁,已经在浙江FC效力了7年,但随着18岁的临近,他面临着是否能够签下职业合同的压力。
对于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家长往往会考虑到职业足球的不确定性,而更倾向于孩子去走学术道路。
即便是已经有了基础的球员,依旧需要面对升学与职业足球之间的拉锯。
池谷友良也提到,虽然日本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但日本有更加完善的大学足球体系。
许多球员选择在大学期间继续踢球,大学足球联赛的水平较高,能够保证球员们在高水平的比赛中继续成长,这使得球员在职业联赛中崭露头角的机会大大增加。
青少年足球氛围的塑造
除了俱乐部层面的改革,如何改善整个国家的足球氛围,也是浙江FC和中国足球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足球社团、兴趣课程,对于发掘孩子们的足球天赋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浙江FC也正在积极推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整个社会对足球的兴趣。
杭州的足球发展规划也为青少年足球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杭州足球学院的揭牌,计划用十年时间建设一个高水平的足球学院,目标是通过专业化的培养,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
而通过增加足球课时、纳入中考体育考试选项、举办校园足球联赛等措施,杭州将为足球文化的普及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结语
浙江FC的青训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日本的青训体系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
在提升青少年足球兴趣、增加比赛频次、优化升学与职业足球的平衡等方面,浙江FC和中国足球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青训体系的逐步完善,浙江FC和其他俱乐部的努力将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优秀的中国足球人才崭露头角,走向世界舞台。
有网友评论道:中国的青训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体制的问题。
学业与足球的冲突真的很难解决,尤其是家长的观念,还需要时间去改变。
希望像浙江FC这样有远见的俱乐部能带动更多的改变。
另一位网友表示:日本的青训模式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不仅仅是训练方式,更多的是他们对年轻球员的理解和支持。
而中国,想要真正改变,恐怕不只是俱乐部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全方位支持。
青训确实很重要,但我更看重的是比赛。
方正证券指出,欧玛上半年放量驱动护肤收入4700万元+体量占比已近50%;管线进度超预期;公司拟实施回购,相关资金不超过5470万港元,彰显公司对于发展长期信心;最新恒指调整科笛仍在相关指数中,2024年内无出通风险。
没有足够的比赛积累,光是训练再好也没有用。
一位网友这样说。
还有一位网友提出:浙江FC做得不错,但如何打破孩子们的升学压力,这点恐怕才是最棘手的难题。
要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才行。
赛事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