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记者 李冬阳) 前门下玩耍,正阳桥牌楼吃冰糖葫芦,大栅栏街上逛老字号、吃小吃……从古代到现代,北京前门大栅栏一带一直是商贾繁荣之地,沿线的商业、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京味民俗,孕育了包括王致和、六必居、同仁堂、全聚德、内联升等老字号,老字号的经典产品和金字招牌也传承至今。
12月10日,老字号王致和带着经典产品和创新升级的新品,以及极具文化底蕴的文创品,来到曾经的发源地——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与老街坊一起温故、品新。
活动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据活动承办方介绍,王致和老店旧址在大栅栏延寿街49号, 350多年前,安徽徽州举子王致和偶然间发明了臭豆腐,从此,这种被誉为“东方奶酪”的神奇食物一直经久不衰。王致和腐乳也成为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北京人心中难以割舍的味道。
在活动现场,北京市曲剧团演员胡优、评书演员夏富洋以曲剧和评书两种表演形式,为老街坊们分别带来了以王致和为主角的北京曲剧《王致和》经典片段,以及评书《青方传奇》。引人入胜的表演仿佛把观众带入清朝康熙年间,当时,从安徽徽州来的王致和备考期间,在延寿街路西做起了豆腐生意,偶然间发明了臭豆腐,随着生意兴隆,以及臭豆腐的独特风味,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了慈禧太后的喜爱,并御赐“青方”。
王致和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355年来,从前门外延寿寺街上的“王致和南酱园”小作坊,到规模化生产线,从当初胡同叫卖臭豆腐、酱豆腐,到如今不仅拥有青方、红方、白方等几十个腐乳品种,并且还有料酒、酱料、调料、香油麻酱、豆沙豆馅等为主要系列的百余种产品,成为百姓饭桌上喜爱的佐餐佳品。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邀请老街坊们一起品尝了多种不同口味的腐乳与炸得金黄的馒头片的“最佳组合”。
观众在现场品尝王致和腐乳与炸馒头片。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近年来,除了产品的创新升级,王致和品牌也在挖掘历史、让老字号更加会“讲故事”。现在,位于王致和厂区内的北京腐乳科普馆已经成为消费者了解王致和历史、增长知识的网红打卡点;“王小和”的IP形象,成了老字号年轻化的代言人;王致和故事也屡次被搬上戏剧舞台,《王致和:用心做好一件事》的图书也向更多人传递着老字号的匠人精神。在活动现场,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璟珩向大栅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赠送了《王致和:用心做好一件事》图书,并表示希望更多王致和的老街坊、新朋友去了解它、喜爱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据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显示,7月份,28种蔬菜的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为4.79元,环比上涨9.6%,同比跌2.0%,较近三年同期平均高5.1%。其中,黄瓜(涨69.4%)、大葱(涨45.5%)、菠菜(涨34.7%)、菜花(涨30.6%)涨幅均超30%。8月份以来,菜价保持了这种季节性上行的趋势,8月20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6.09元,比19日上升1.2%。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白宇飞、泰香米创始人及董事长林志豪、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中国区副董事长刘洪书、泰香米供应链副总裁曹晓文、正大集团农牧食品西南区办公室主任马川、正大集团农牧食品西南区财务总监林育其、正大集团农牧食品四川区蛋鸡事业总裁潘猛、泰香米行政总厨Mr. Vichern、泰香米供应链采购负责人贺童、正大集团四川区食品销售与零售事业负责人屈洁、泰香米北部大区运营总邹汇、正大集团四川区食品销售与零售事业连锁餐饮渠道负责人徐尽赤等参加签约仪式热爱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