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政策组合拳推出以来,港股涨幅显著,多重指标均表明港股投资者情绪十分火热。外资也呈现出显著增配港股市场趋势,9月16日以来的短短半月间累计流入606亿港元。尽管经历一轮快速上涨,港股当前估值水平无论比较全球市场还是历史情况仍处在具备较高性价比的位置,尤其成长及大金融板块当前的估值更是处于较低的历史分位。我们判断虽然逼空交易推动的上涨最快的阶段或已过去,但在政策逐步落地且投资者情绪依旧“兴奋”的背景下,港股难言已阶段性触顶,其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延续至11月初。11月我们也提示美国大选结果落地以及港股三季报披露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阶段性扰动。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两大主线:1)受益于货币宽松、地产和提振资本市场政策持续落地的非银金融板块,特别是强贝塔属性的保险和港交所;2)估值修复有望延续的消费和科技相关行业,包括:互联网、生物科技、教培、消费电子。
政策信号出现重大变化,市场预期出现大逆转,未来内需政策持续加码或推动价格信号提前到来,行情将迎来大拐点;在预期大逆转后,以散户为主的增量资金集中入场为特征,脉冲式上涨短期内还会持续;当前正处于预期大逆转向行情大拐点的过渡阶段,以低P/B和内需修复为核心,待价格信号确认,迎来行情大拐点后,将开启以信用周期重新上行为核心特征的年度级别牛市行情体育狂热,机构投资者将迎来更佳入场时机。首先,从政策和价格信号来看,9月末货币工具的创新及政治局会议对地产的表态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年内增量财政政策的规模或相对温和,但使用方向或有明显扩容,增量政策影响下,价格信号的拐点预计将提前到来。其次,从行情特征来看,机构投资者近期明显增仓A股,但散户入场更为迅猛,此轮行情叠加了预期剧烈逆转和散户增量资金集中入场两个特征,脉冲式上涨仍以预期和资金面推动为主,基本面验证为辅。最后,从配置思路来看,行情过渡阶段有两条主线,一是低P/B风格重估,二是内需板块估值修复,建议淡化红利和出海;待价格信号确认,迎来行情大拐点后,机构主导的行情料将逐步回归,届时绩优成长和内需两大板块预计将持续占优。